序号
|
问题及趋势
|
具体概况
|
|
1
|
信创供需平衡情况
|
生态供需不平衡
|
信创生态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安全、基础设施、硬件层面回题尤其严重。
|
供给不足领域
|
网络设施、安全硬件、办公套件、安全软件、数据库等是供给严重不足的领域。
|
||
2
|
信创认知问题
|
战略环节认知误差
|
信创战略环节是基础软件、安全和企业应用领域。
|
厂商认知误差
|
信创用户主体是技术驱动型,不仅受政策影响,技术先进性和成熟度更为重要。
|
||
用户认知误差
|
用户对信创产品的技术水平认知存在显著误差,各领域均落后于厂商的认知。
|
||
3
|
信创知识产权涉及问题
|
信创各细分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占比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基础设施、硬件等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占比低,整机、固件、网络设施等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占比低
|
4
|
信创生态主要短板
|
兼容性、可扩展性和产品性能是供需两端认为信创生态亟需解决的短板问题。
|
信创生态主要短板是应用范围过窄、兼容性差、可扩展性不强、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和通用性差等方面;从信创厂商角度来看,信创生态主要存在的短板则是可扩展性不强、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兼容性差、价格过高、技术不成熟等问题。
|
层面
|
具体应对策略
|
市场层面
|
加强市场规范引导,强化顶层设计和地方性协调,减少地方“小名录”壁垒,尽快形成信创统一市场,充分利用“市场红利”提升产业规模,破除不同地方、不同行业内形成大小不均的封闭体系。加快全国信创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引入用户单位,围绕“用户应用+整机”形成上下游产业集聚,促进整机生态协同发展。同时落实低息贷款等企业优惠政策,建立产业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汇聚信创产业,在资金、财税等方面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
产业层面
|
重视用户需求和适配测试环节,深入调研分析用户典型应用模式,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需求分类,同时加快建设适配中心和测试实验室。根据通用、专用等不同场景应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芯片、云操作系统等新技术,同时在适配调优阶段划分不同单元,形成过程控制文档,总结出通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标准化设计,最终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差异化解决方案。
|
企业层面
|
充分发挥整机厂商质量、研发、服务和供应链等优势,加强工程化等过程控制文档管理,并以产品开发流程为核心,在产品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用户参与确保产品质量,一方面在全行业大力推广制造质量管理流程/MES制造系统、智能订单/物流管理系统、库存/供应管理系统及高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净推荐值、交付周期、总客户退货率、客户满意度等综合性指标进行质量管控,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以在线服务、现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搭建服务能力体系包括备件管理、技术支持、知识分享、运营管理等。与软件厂商紧密合作,开发数据支撑平台,如研发数据平台、生产数据平台和销售数据平台
|
标准层面
|
完善整机生态产品测试验证规范体系,加速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及解决方案的形成,尽快在适配测试关键环节、不同单元间起草交付标准,减少因版本更迭快造成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对整机生态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同时推动企业信创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在非涉密、关键基础行业逐渐代替传统的硬性资质限制,使信创产品在更多项目中应用,对项目中的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筛选评定,编纂成案例集,在内部发布,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
本文采编:CY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