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内 | 国外 |
定义 | 面向隐私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是隐私信息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分离时隐私度量、隐私泄漏代价、隐私保护与隐私分析复杂性的可计算模型与公理化系统。 | 隐私计算被定义为“privacyenhancingtechnologies”(PETs),即隐私增强技术。2001年,一套信息和通信技术措施系统,在保障系统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消除或减少个人数据或防止对个人数据进行不必要和/或不希望的处理来保护隐私。2002年,隐私增强技术是有助于保护个人隐私的广泛技术,从提供匿名性的工具到允许用户选择是否、何时以及在何种情兄下披露个人信息的工具。2019年,隐私增强技术定义为“任何软件解决方案、技术流程或其他技术手段,用以增强数据的隐私和机密性”,特别包括“匿名化和假名化技术、过滤工具、反跟踪技术、差异隐私工具、合成数据和多方安全计算”。 |
定义提出方 | 学术层面:2016年发布的《隐私计算研究范畴及发展趋势势》正式提出“隐私计算”—词 | 国家层面:美国法案、世界经合组织、欧盟委员会等 |
侧重点 | 技术特性 | 强调对数据保护的作用 |
内涵 | 从2016年的数据扰乱、数据匿名化进展至今日的包含人工智能、密码学、数据科学等众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技术体系,涵盖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差分隐私等众多技术方法。 | 广义上:保护个人或敏感信息隐私性的任何技术方法,包括例如广告拦截、浏览器扩展插件等相对的简单技术。狭义上:隐私增强技术主要指互联网信息所依赖的加密基础结构,即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零知识证明等“新兴”隐私增强支术。 |
国别 | 具体政策 | |
美国 | 美国以国家法案支付隐私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拜登政府宣告对美国进行有意义的联邦隐私改革 |
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制定了《促进数字隐私技术法案》 | ||
欧盟 | 欧盟发布技术指南肯定隐私计算的作用及价值 | 2020年7月,欧盟法院在SchremsⅡ中判定欧盟-美国隐私保护盾无效 |
2021年1月28日,欧盟网络安全局发布《数据保护和隐私中网络安全措施的技术分析》 | ||
英国 | 英国设立国家机构研究隐私计算技术并促进相关应用 | 于2018年成立数据伦理与创新中心 |
2020年7月,CDEI发布《解决对公共部门数据使用的信任问题》报告 | ||
中国 | 中国在政策规划中提出利用隐私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 2019年8月,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 |
2019年9月,工信部《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 ||
2020年12月,发改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 |
排名 | 企业简称 | 国家/组织/地区 | 全球新兴隐私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件 |
1 | 蚂蚁集团 | 中国 | 740 |
2 | Microsoft | 美国 | 305 |
3 | 阿里巴巴 | 中国 | 299 |
4 | 中国平安 | 中国 | 282 |
5 | IBM | 美国 | 192 |
6 | Intel | 美国 | 160 |
7 | 微众银行 | 中国 | 144 |
8 | 腾讯科技 | 中国 | 115 |
9 | 华为 | 中国 | 115 |
10 | 国家电网 | 中国 | 111 |
11 | Samsung | 韩国 | 103 |
12 | Google | 美国 | 87 |
13 | Apple | 美国 | 68 |
14 | Facebook | 美国 | 59 |
15 | 浪潮 | 中国 | 54 |
16 | Thomson | 美国 | 53 |
17 | Philips | 荷兰 | 51 |
18 | 中国南方电网 | 中国 | 45 |
19 | OneTrust | 美国 | 44 |
20 | 京东数科 | 中国 | 42 |
21 | VSA | 美国 | 40 |
22 | 中国电科 | 中国 | 40 |
23 | NEC | 日本 | 39 |
24 | McAfee | 美国 | 38 |
25 | MitsubishiElectric | 日本 | 38 |
26 | 中国移动 | 中国 | 37 |
27 | Accenture | 爱尔兰 | 36 |
28 | Nokia | 芬兰 | 36 |
29 | 百度控股 | 中国 | 35 |
30 | 三六零 | 中国 | 33 |
31 | 如般量子 | 中国 | 29 |
32 | Qualcomm | 美国 | 29 |
33 | 中兴 | 中国 | 29 |
34 | Sony | 日本 | 29 |
35 | AT&T | 美国 | 28 |
36 | LG | 韩国 | 27 |
37 | OPPO | 中国 | 27 |
38 | 中国银行 | 中国 | 26 |
39 | JPMorganChase | 美国 | 26 |
40 | 矩阵元 | 中国 | 25 |
41 | 华控清交 | 中国 | 25 |
42 | NTT | 日本 | 25 |
43 | Intuit | 美国 | 24 |
44 | SAPSE | 德国 | 24 |
45 | Nuance | 美国 | 23 |
46 | SecurityFirst | 美国 | 23 |
47 | HP | 美国 | 23 |
48 | CapitalOne | 美国 | 20 |
49 | LeapYear | 美国 | 20 |
50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 | 20 |
51 | Panasonic | 日本 | 20 |
52 | ROBERTBOSCH | 德国 | 19 |
53 | 中国联通 | 中国 | 18 |
54 | Wipro | 印度 | 18 |
本文采编:CY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