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辅酶Q10产能产量占全球90%以上 国内辅酶Q10消费情况及企业布局分析[图]

时间
事件
1957
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研究所的Frederick Grane博士领导下的研究小组第一次从牛心脏的线粒体中分离出一种黄色物质。同年,英国Morton博士从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的老鼠肝脏中提取得到辅酶Q10并称之为泛醌,即普遍存在的醌。
1958
Merick公司的Karl Forlkers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测出辅酶Q10的准确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合成,且在实验室中首次通过发酵法生产出辅酶Q10。由于对辅酶Q10的重大贡献,Karl Forlkers被公认为“辅酶Q10之父”,同时美国化学学会给于他最高荣誉:普利斯特利奖(Priestly Medal)。
1972
意大利的Gian Pado Littarru和Karl Forlkers教授共同发现当人们患心脏病时体内辅酶Q10是缺乏的。
1974
日本日清(Nisshin)制粉株式会社用半合成法实现了辅酶Q10的工业化生产,并将其作为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得到了日本厚生省的批准。
1978
英国科学家Peter Miteheel博士因用化学渗透理论解释了生物能量转移,包括在能量转换系统中辅酶Q10起重要的质子转移作用等,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82
中国卫生部药政司批准辅酶Q10作为处方药品用于临床心血管类疾病,并在后来登载中国药典上
1987
E.G.Bliznakov博士出版《神奇的营养物质-辅酶Q10》,人们对辅酶Q10有了更广泛和全面的认识。
2001
日本厚生省允许辅酶Q10作为健康食品使用,这一变化不仅使其国内辅酶Q10的使用在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0%的增幅,也强力拉动了国际市场辅酶Q10的应用。同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同时,会降低体内辅酶Q10水平,他汀类药物在体内竞争辅酶Q10合成酶。
2003
世界各地医学科学家在较大范围对辅酶Q10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重新评价了辅酶Q10的人体机能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其对生命维持、心脑血管、免疫系统、衰老进程、皮肤健康等生命活动发挥及其重要作用。
2004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掀起使用辅酶Q10保健的热潮,几乎涉及到人体保健的各个领域。
2006
旨在提高辅酶Q10生物利用和其他用途的新型给药制剂的研究成为医学研究热点,研究领域包括采用超分子、脂质纳米载药系统、脂质微球、固体分散等新型给药技术,较大幅度提高了辅酶Q10的生物利用度,成为辅酶Q10应用剂型的新趋势,为此产生了大量新的知识产权。同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允许辅酶Q10可以按照保健食品使用。
2008-2010
辅酶Q10作为全球最热销的保健品多次排名第一位,同时各个国家医生已经认可辅酶Q10的生理活性和对多个领域的预防、治疗、保健地位。
2010至今
国际上的广泛研究使辅酶Q10又有了一些新发现,发现肿瘤、糖尿病、老年痴呆人群严重缺乏辅酶Q10,外源补充这些人群是有益的。

 

本文采编:CY235
10000 11603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18luck官方网站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联合发布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