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检测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对于颗粒过滤效率和细菌过滤效率两项关键指标,前述技术经理称,检测过的口罩中最好的能达到99%以上,“最差的就不好说了,有些口罩根本没有过滤作用。”在近期超倍量的口罩检测中,不合格产品的占比明显比以往高。
张艾告表示,她后来又陆续买了几次口罩,包括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送检后发现几乎都不合格,有的过滤效率只有20%左右。”
“很多不合格口罩就是在熔喷布上做文章。”这是张艾转产口罩后才知晓的事情。
熔喷布、口罩机乱局 坐地涨价随意毁约
口罩紧缺,核心原材料熔喷布和口罩机的需求也随之井喷。
在中央企业电商联盟发起的“物资供需对接平台”上,3月11日晚,前100条“需方”信息里,提到熔喷布的有36家,提到口罩机的有21家,其余的需求还包括无纺布、耳带绳、鼻梁条等原材料。
3月11日,“物资供需对接平台”上,提到熔喷布的有36家,提到口罩机的有21家。
需求影响价格。联系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口罩生产企业了解到,原本价格每吨1万至4万的熔喷布,如今已涨价10倍左右,有些中间商甚至开价43万元一吨。
更让“张艾们”头疼的是“市场混乱”。
工厂决定转产医用口罩后,除了对厂房进行翻新等,进购熔喷布和口罩机成为重中之重。
最初采购熔喷布时,张艾跟对方谈好了买10吨、每吨36万元。到对方工厂取货时,一大批口罩生产商在等货,“对方现场提价,要40万。”而说好了的10吨货,到手也只有1吨。
甚至还会遇到在卖家工厂门口被抢货的情况。不管多晚,张艾都会派人到卖家工厂把货接回来,“就怕交货的时候出问题。”
河南的口罩商陈建一因无法购得熔喷布,半个月前就停产了。
半个月前,他以每吨4万元的价格从郑州市订购了3吨熔喷布,对方要求全款支付,且不签合同。
付完钱,到了该交货的日子,陈建一没有收到熔喷布。
“涨到了30多万一吨。没签合同,我们也没办法,那12万块钱他巴不得退给我。”
除了熔喷布,让口罩生产者心疲力竭的还有口罩机。
“就像赌博。 ”
购买前两台机器时,张艾与厂家约定好交货时间,到了前一天,对方称,被别人抢走了。而口罩机的价格也从一台55万元涨到了如今的150-200万,“他宁可赔偿几万块钱违约金,再把机器卖给那些(出价更高的)人。”
后续寻找口罩机的过程中,张艾和同事经历了各种“骗子”。有的要求先把定金打过去,转口说机器卖掉了,又把定金退了;有的说手上有现货,当提出要去工厂看一看时,对方却没了消息;还有的口罩机根本不合格,买回来修了三四天。
被骗的多了,张艾不再相信那些口头承诺,要求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张艾幸运地找到了比较诚信的熔喷布和口罩机生产企业,提高了口罩产能。
停产半个多月的陈建一打算尽快复产,做普通的防尘口罩,因为不需要用到熔喷布。
稳定价格 “国家队”出手
熔喷布和口罩机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看到,该局于3月5日派出检查组,联合公安部门,对扰乱熔喷布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并于10日公布了第九批目前已查处的哄抬熔喷布价格典型案件。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3月4日发布《关于严禁炒作口罩机市场价格的通告》。通告提出,将加强口罩机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口罩机价格炒作行为,保障市场价格稳定。
为缓解口罩和熔喷布产能,“国家队”出手,一边建熔喷布生产线,一边研产口罩,双管齐下。
中国石化分别在燕山石化和仪征化纤紧急投资建设共计16条熔喷布生产线,生产线预计5月底全部投产,将形成30吨/天产能。3月9日,燕山石化第一批熔喷布出厂。
中国石油安排兰州石化和辽阳石化各建2条熔喷布生产线。辽阳石化熔喷无纺布生产项目的土建施工已全面展开,力争在4月份建成并形成1000吨/年产能。
此外,中石油计划建设的21条口罩生产线也已到位14条。预计3月中下旬,日产口罩150万只。
中国化工则研制生产出新材料防护口罩,经检测,关键指标过滤效率达到99.2%。
“目前来看,我们的原材料价格与熔喷布相当,考虑到可重复使用,如果全部投放市场,将对稳定口罩原材料市场价格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化工集团昊华科技总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



